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德育 > 德育常规 > 正文
学校教育中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来源: 上海市市北中学    发稿日期:2020年11月29日

学校教育中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冯静

孔子曾经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这也许是最早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了。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孔子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他举例说过:“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所以,他认为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水平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另一方面,孔子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并主张把统一要求和培养特长结合起来。如他对学生“问仁”“问政”“问君子”等,常常针对发问者的个性、需要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唐代的韩愈、北宋的张载也都曾提出,培养学生要想处理木材一样,做到“各得其宜”。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也就是“人人都是成功者”。然而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失败的案例,这不仅对知识掌握的欠缺,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理和行为表现的偏差。今天言行不一,伪善的小孩,明天可能会制假、欺诈,会造成社会诚信的缺失;今天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尊重他人的小孩,明天可能会藐视法律、草菅人命,引起社会的动荡。这些可能性的背后,除了家庭等因素外,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隐藏着班级教学的弊端与局限性。

班级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各班学生少则十多个,多则六、七十,无论人数多少,强调的都是齐步走。在人数少的班级,授课教师还能有更大的机会关注到足够多的个体,而在学生数额庞大的班集体中,教师就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当学生在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的最初时刻,由于教师时间和精力的缺乏,未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学生的不良表现已经很明显时,已经错过了纠正的最佳时机,此时得花更多的努力,才能将学生拉回正轨。此外,在班级教学中,每个学生肚子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鉴于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堂内外任何教育时空中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当然,我们说要在学校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并不是指摒弃班级教学的形式,全面实行“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教育,这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是不可能行得通的,在其他地方也不行,如果这样做,教育产出的效率将十分低下,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生产,从而不利于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学校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仍然在班级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和教师,以及家庭和整个社会共同协作,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师层面

1) 提高教师的个性品质

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展,而且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塑造。

教师的个性对受教育者有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应具备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渊博的知识,独特的见解,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与众不同的个人品格。

2) 尊重每一位学生,重视个性分析与学习需求分析

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且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只要他还活着,他就必然要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存在着。简言之,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该尊重甚至是对学生的独一无二性产生敬畏之感。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运用测验量表,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认知/学习风格、气质类型等。在尊重每位学生的基础上,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及育人方式。例如,古希腊的希波克拉特提出的气质体液说,认为人的气质按体液特性可以划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有各自典型的表现。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实际收到的效果可能很不一样。这就要求教育方法的“个性化”。另一方面,气质是可塑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中的消极特点,如帮助抑郁质的学生提高自信心,帮助粘液质的学生提高反应速度等。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中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个性化教育理念也主张“目的个性化”,也就是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也要允许这些不同的需求,走到学生中间去,蹲下来聆听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按个性化的目的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规划,不能搞“划一性教育”,重共性轻个性,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机器一样批量生产学生,压抑创造性,泯灭个性。

3) 重视情感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师生关系的改善永远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环节,倘若教师对这一见解不能充分地予以理解与接受,不能卓有成效地将其付诸实施,那么改革要取得预期的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

改善师生关系,教师需带着正面积极的情感面对学生。“如果缺乏积极情感,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程晓堂,2000)。情感可能给记忆带来混乱。人脑在处理新信息时,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形成双向交流,新信息与旧信息建立联系。此时,情感信息也与其他信息建立联系。不管是积极的情感如振奋、愉快,还是消极的情感如绝望、失败、羞辱,都会与当时的学习过程建立联系。消极情感与学习过程建立联系时,就有可能给工作记忆造成混乱,导致工作记忆中可用于处理信息的空间减少,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人的同情心和开朗的良好性格同他在日常生活中所受的人情冷暖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爱、同情和关怀,能够通过移情作用发展学生对他人的亲近、友好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参与和投入集体生活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良好的情感和性格的形成。学校是孕育社会风尚的摇篮,健康协调的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的良好风气,对于转变社会风尚,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4) 与外部尤其是家长定期沟通和交流

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学生,更是家庭和社会的孩子。当孩子进入学龄期,踏入学校的大门,他们每天与同学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可能会超过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孩子在校的8、9个小时是家长的目光达不到的盲点,因此教师的角色就是代替家长或孩子监护人的眼睛,替家长或监护人观察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状况。教师需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同时,在与学生家庭环境的接触中,教师也有责任发现学生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必要时介入学生的家庭教育,防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矛盾冲突。

此外,学校还可与社区、商业、政治等机构合作,请进来,或走出去,将课堂的空间拓展到校外,让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学生及早了解社会,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照不同职业的职责,尽早做好人生的职业规划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实施个性化教育,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更能深入挖掘隐藏着的巨大的能量。“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戴汝潜、宛士奇,1989)。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用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武装自己,努力实践,引导学生走向符合人类道德发展的方向。

联系电话: 021-56633988   021-56636054    邮编:200071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永兴路365号(近西藏北路)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157号   沪教Y6-20100013号